务必注意!这些路口标线走错扣6分!


发布时间:

2022-11-05

对酒驾的严抓严罚开启后,“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早已深深扎根在无数开车人心中。

但也不妨碍一种认知误区的存在:昨天喝的酒,对今天没影响。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今年7月,张师傅开车时发生刮擦事故,本无需承担事故责任的他却同样受到了处罚,原因让他整个人都懵了。

经公安局鉴定中心检测,他血液里酒精含量达76mg/100ml,属酒后驾驶机动车,但这酒还是头天晚上喝的。

虽然张师傅自感冤屈,但事实难辨,最终他还是被依法处以罚款2000元、记12分、暂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的处罚。

虽然我们都以为头天喝的酒跟第二天的开车安全度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随着交警部门对酒驾查处力度的加大,不时会有“隔夜酒”司机被查到,而因“隔夜酒”开车引发的事故也不胜枚举。

目前,我国交警临检查酒驾一般通过手持式的酒精测试仪来测试驾驶员的呼出气体中酒精的含量,只是作为一种酒驾行为判断的参考数值。

真正的酒驾是要通过验血来判定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1、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饮酒驾驶;

2、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醉酒驾驶。

而我们是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能开车的呢?

无非就是酒后休息了一段时间,等到感觉完全清醒,也就认为开车没啥问题了,但很可能会有大事儿……

事实上,一杯酒下肚,酒精在体内的旅程绝非我们想得那么简单、快速。

喝酒后,酒精一般在胃中吸收20%,其余80%被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而胃内有无食物(空腹饮酒时, 2-3小时吸收100%)、胃臂的功能状况、酒的类型、含酒精的多少以及饮酒习惯均可影响酒精的吸收速度。

另一方面,进入人体内的酒,约10%由呼吸道、尿液和汗液以原形排出。

其余90%经由肝脏代谢排出,一般每小时仅能代谢10-15mg酒精,喝酒后酒精在人体中一般消散时间为10-20小时。

这个时间会因酒精含量、个体对酒精的分解能力差异而不同,这也就是“隔夜酒”酒驾产生的原因(生理上是没什么反映了,但酒精依然在体内没排干净)。 

基于以上,关于“喝酒后多久能开车”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而预防“隔夜酒”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的稳妥方法就是遵循喝酒后10-20小时再开车的科学规律,如果头一天喝得比较多,建议第二天最好别开车,至少得歇24小时。

当然,为了你的身体健康和行车安全,不喝酒才是真王道!

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办理危险驾驶案件10万起,醉酒驾驶占9.9万,这个数字不知道有没有吓着你?

小P着实是被吓了一大跳,但我相信这其中有不少也是“隔夜酒”作祟,实属不明真相,并非故意为之。

“隔夜酒”开车风险,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吗?

   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侵删

手机:金先生  15055128717

邮箱:sukeyshu@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浮山路99号英唐科技园行政楼

图片名称
图片名称
图片名称

Copyright © 安徽多威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合肥   SEO

部分配图来源网络,侵权删除联系。